8月8日,走进位于泌阳县双庙街乡的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都食品”)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宽敞明亮的牛舍内,一头头毛色发亮、膘肥体壮的夏南牛正在大口享受美食。牛场一角,一垛垛草料码放整齐,恒都食品项目部经理赵静告诉记者,牛在食槽里吃的食物,就是经过处理的全株青贮玉米以及小麦、花生秸秆等。
“对于养牛产业来说,饲料成本是大头。泌阳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恒都食品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草畜结合模式,实现了降本增效。”赵静说,公司自建和带动全株青贮玉米、牧草种植基地8000亩,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以订单的方式收储、加工、运输农作物秸秆,发展草业,为夏南牛供应口粮。
饲料问题解决了,粪便处理难题又摆在面前。恒都食品进一步对牛粪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制成有机肥,年利用牛粪加工有机肥10万吨,年产值达6000万元。
小麦秸秆和青贮玉米提供基础饲料,麦麸和玉米提供精细饲料,牛粪又是优质的绿色肥料。恒都食品践行的“草—牛—粪—田”生态模式串起了一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在泌阳,这条牛产业的“金链子”还在不断被复制。
“按照生态养牛模式,俺家养了200多头夏南牛,刨除成本,今年光卖牛犊就赚了30多万元。”泌阳县郭集镇杨树岗村养牛大户周顶话语间满是喜悦。
尝到甜头的养殖企业和大户们纷纷践行“粮—草—牛—粪—肥—田—有机农产品”模式,一头牛不仅“牵”出了一条绿色产业链,也“牵”出了一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在肉牛饲养方面,泌阳夏南牛年秸秆消耗量超200万吨,吸引了众多饲料生产商和供应商聚集;在粪污处理上,该县通过建设有机肥厂,每年产出30万吨有机肥,实现了牛粪还田的生态循环;在精深加工领域,夏南牛产业链条完善,不仅对牛肉进行深加工,还引入了牛血、牛骨、牛皮等牛副产品的深加工企业,使夏南牛的全身都得到充分利用。如今,泌阳已形成从育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全县肉牛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实现年产值183亿元。
让生态包袱不断释放出绿色红利,泌阳的探索不止如此。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除了践行夏南牛种养结合模式外,还打造出矿山修复和果树富民、泌水河综合治理等“两山”转化典型样板。2022年,被命名表彰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泌阳将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绿色文化,持续走好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的‘两山’实践创新之路。”泌阳县委书记朱东升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