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中国)-官方网站

从“逐水草而居”到“守生态而兴”黄河源头牧民钱包鼓起来__天博体育官网入口

从“逐水草而居”到“守生态而兴”黄河源头牧民钱包鼓起来

发布时间:2025-07-11

点击量:

  

从“逐水草而居”到“守生态而兴”黄河源头牧民钱包鼓起来(图1)

  地处三江源核心区域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被誉为“母亲河的故乡”。黄河从果洛州玛多县发源、顺流而下,滋养着生活在流域内79.5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中华儿女。

  清晨7点,家住果洛州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的村民格日杰布来到海拔4610米的措哇尕泽山顶峰,开启了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巡护的一天。他时而拿着望远镜眺望,时而使用对讲机汇报,直至太阳快落山才踏上回家之路。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位于玛多县。园区内的鄂陵湖、扎陵湖是黄河源头最大的两个淡水湖,两湖交汇之处形成了黄河之源。过去,由于当地群众生态环境意识不强,加上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逐渐退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湖泊日益萎缩。

  几年前,格日杰布放下了牧鞭,干起了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的工作,悉心守护着当地生态环境。多年来,格日杰布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地巡查管护。最让他欣慰的,是这些年园区生态环境的喜人变化:曾经难得一见的藏野驴如今常能看到在草原上奔跑,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身影也渐渐多起来。

  如今,格日杰布每个月能领到固定的工资,还能为家乡生态保护贡献力量。“这里是我们的家乡,生态管护工作让我感到光荣,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好园区的每一滴水、每一寸草地、每一只野生动物。”格日杰布说。

  在黄河之源,像格日杰布这样的生态管护员还有很多。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黄河源园区综合部部长仁青多杰告诉记者,近年来,园区准确把握群众脱贫致富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关系,从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手,增设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目前已全面实现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31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组建了3个乡镇管护站、19支村级管护队和123支管护分队,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管理体系,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

  在黄河源头,除了专业的管护人员,还活跃着这样一支志愿队伍——玛多县黄河源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方永珠介绍说,自2019年成立以来,服务队积极参与黄河源头治理,多次与当地生态管护员一道前往扎陵湖、鄂陵湖畔巡护,还经常到黄河沿岸和公路沿线捡拾垃圾。截至目前,服务队巡护距离达360余公里。同时,服务队还积极向当地群众宣讲生态环保政策,传递生态环保理念。

  “我们退役后被分配到各个单位,平时工作繁忙,利用节假日参与生态环保志愿服务,能够为三江源保护出力,我们倍感自豪。”方永珠说。

  “孩子们快看,我们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分别增大了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玛多县湖泊数量增加到5496个。”在玛多县花石峡镇藏文中心寄宿制小学四年级一班的生态主题班会上,教师王正红与孩子们分享着黄河源头生态环境的变迁。

  随着黄河源头生态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的种子也在这片高原生根发芽。

  生活在果洛州的人们,用守护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而大自然也以丰厚的馈赠回应这份坚守。

  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青草生长、土壤养分沉淀,同时,优良的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牦牛的半野生自然放养。

  “这里的牦牛一年仅有5个月产奶期,保证了牦牛奶的高质量。”青海格桑花牦牛乳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洛珠解释,正是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为乳制品产业提供了天然、绿色、健康的优质奶源。

  凭借着优质奶源,2017年,青海格桑花牦牛乳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洛珠介绍,公司现主营业务有牦牛乳制品、动植物制品等产品,建有三家奶源供应基地;在果洛州有机生态园区新建年产1200吨有机速溶婴幼儿牦牛奶粉生产车间一座,引进技术先进的乳制品生产线一条,主要产品为加糖牦牛奶粉等。

  为缓解下岗职工和贫困农牧民的就业压力,洛珠说:“我们还建立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组织+牧民’的产业链模式,当地牧民成为优质奶源固定供应商。2024年,公司带动了本地奶户5000余户实现增收。”

  如今,果洛畜牧业产业化的道路正越走越宽。在此基础上,果洛还不断将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带领更多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

  今年59岁的布黑是玛多县花石峡镇东泽村的村民,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坐在织布机前,神情专注、双手轮换着操纵机杼,将精梳后的牦牛绒编织成布。

  牦牛绒被称作高原软黄金,主要产天博体育赛事分析自中国青藏高原,1头牦牛1年只产1次绒,每次产绒量约为1千克,而精梳后只可获得250克的细绒,产量极低。但对于东泽村而言,世代以畜牧为业生存的土地,在牦牛数量和品质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凭借着优良的原材料,2021年,玛多县花石峡镇东泽村文创产品研发基地成立,基地从当地牧民手中收集牛羊绒毛、皮革等原材料,加工成为牦牛羊绒围巾、牦牛绒披肩、牛皮包等时尚商品。

  2023年,文创产品研发基地正式纳入村集体经济,布黑和同村的十余名妇女加入手工坊,学习手工牛羊绒毛编织技艺,农忙季节结束之余,还可以熟练地生产手工牛羊绒毛制品。她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在家门口有了工作,市场情形好的时候每月可以获得一千多元的收入。”

  “因为我们有足够好的原材料,所以受到了世界的关注。”东泽村党支部书记才让当周自豪地说,2024年,意大利一家公司与东泽村文创产品研发基地签订牦牛绒原材料合作协议,东泽村的传统手工艺品进入国际订单时代,从青藏高原走向更大的市场。

  牧民从“逐水草而居”完成向“守生态而兴”的职业转型,黄河源头的果洛州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发展的枷锁,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果洛在守护母亲河源头的清澈中,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共赢之路。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国环境APP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视频脚本、海报设计、图文报道、文字等各类作品,邀请您用灵动的镜头、精美的画面、感人的文字——讲述自己或身边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故事。

标签:牛皮加工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574-62535963

微信咨询
微信二维码
返回顶部
×微信二维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18688521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